2006年,而立之年的考向军揣着他花一晚上研究出来的几个配方静静等着一个人。这个人叫张清华,是潍坊地区有名的推销员。而张清华的老板张鹏飞,则是考向军最想结识的那个人,也正是他,为后来“米线大王”的诞生,助了一臂之力。
1995年的白浪河桥边,时常蹲坐着一个衣衫单薄的少年。少年发现有车辆或者行人通过时,都会奔上去给人发几张当天的报纸,以赚取少许钱两。这位少年就是中学都没念完就下学打工的考向军,他同时还兼任白浪河街区的环卫大队长。如此刻苦努力,只为兑现自己当初对父亲的承诺,“自立并补贴一些家用”。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六年。这种奋发向上、吃苦耐劳而又恪守信用的品格,他坚守了一生。而这几年风雨无阻的磨练,为他一生的事业开启了最初的源泉。
抛弃大大小小的兼职,从事到餐饮行业
离开白浪河之后,考向军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他来到一家中餐店面做学徒工。这份工作收入稳定,清闲易操作,在别人的眼里算得上是一份很好的门路。然而,二十多岁的考向军,此时想要的并不是安稳的生活,即便是锦衣玉食也填充不了自己内心对事业的渴望。于是,2003年的冬天,他在“实业梦”的驱使下,离开潍坊,独自乘车到了过桥米线的发源地——云南。事与愿违,考向军到了云南一直难以寻觅到正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这时的考向军已身无分文,苦不堪言。
考向军是踌躇满志的,虽然他并未接触过米线的饮食文化。可凭借自己两年的中餐学徒经验,以及自己执着的性格特点和创业之梦,他排除万难,终于找到了正宗的过桥米线发源地。考向军的选择是对的,那个白浪河边卖苦力的少年的倔强劲儿在这个二十几岁青年的体内再度重现。他虚心请教、分析数据、总结技术条件……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刻苦钻研,终于亲手烹制出一碗自己的过桥米线。
师傅们拿过考向军做的米线品尝,他们都觉得考向军做出来的这一碗米线,跟他们做的米线味道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他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一种不同于过桥米线的味道。
第二年,回到潍坊的考向军每天埋在家里研究自己做的米线,他在之前配料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传统米线所没有的配料,做出来的米线更是鲜香四溢。他拿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吃,他们都赞不绝口。
考向军觉得是时候了,他放佛看到梦想正在冲他招手。
2004年6月,考向军第一家米线馆开张。开业第一天,过来吃米线的人络绎不绝,40平大的房间里被挤得水泄不通。
人们纷纷对考向军做的米线竖起大拇指:好吃,真好吃!再后来,有潍坊周边城市的人慕名过来吃考向军做的米线。
顿时,考向军声名鹊起。开始有一些米线厂家邀请他入伙或者与之合伙做生意。很多知名的米线制造商邀请他做技术顾问,他都拒绝了。
二十七岁的考向军已经在潍坊小有名气,但是他还不满足,他想要把自己的米线做到全国去,让全国的人都吃上自己做的米线。
儿时的梦想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考向军首先想到给自己做的米线起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不仅响亮,还要体现出他所做的米线的特色。经过再三商夺,他给自己的米线起名叫纳西米线——拥有纳西风情的米线。
接下来,他要做的是把纳西米线推广出去,做这些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要找到一个可靠的合伙人。
前面提到的推销员张清华成为了他在寻找合伙人的道路上的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把张清华邀到自己家里,说明了他的想法,张清华主动提出介绍他的老板张鹏飞与之合作。
张鹏飞是一位宽厚热诚的实业家,他爽快正派、有胆有识。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决定共办一个涵盖纳米米线等美食品牌的餐饮项目。于是,中博餐饮考吃堂项目诞生了。
好风凭借力,中餐西餐齐诞生
短短几年,考吃堂项目从当初仅有的纳西米线项目,到现在已经拥有涵盖纳西米线、渝家小面、禾禾豆浆等的综合餐饮项目。为他的股东们特别是为考向军创造了可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在考向军的支配下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博餐饮项目的快速分裂,中餐西餐的综合开放,让考向军的米线梦想无限放大,加盟商遍布全国各地,而考向军最初推出的纳西米线作为中餐项目里的主要代表,已经活跃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各个商圈。考向军真正实现了自己儿时的事业梦想。
达者兼济天下,鼓励创业的米线大王
如今,考向军已步入中年,但是他的脚步却从没停止过。经过这十几年的磨砺,他深知创业的不易,2015年,考向军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拿出2000万创业扶持基金,帮助那些像他一样有梦想的年轻人。帮他们开一家自己的纳西米线店,圆他们的梦想。